非法采矿案中,非法开采和破坏的矿产品价值是定罪量刑最关键的证据,但是作者在办案和研究相关的案例中,发现司法机关在非采矿产品价值的鉴定过程中存在鉴定机构资质存疑,鉴定人员无相关的专业资质,由价格中心出具价值鉴定意见,鉴定结论经不住审查和质证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加重犯罪嫌疑人的罪责,违反“罪刑法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作者认为对非法采矿案中价值鉴定意见的审查需要从实体性和程序性两个方面进行审查,重点从鉴定主体、鉴定人资质、鉴定的依据,鉴定意见认定的矿种、数量、价格和进行非采数量估算时采用的样品分析结果等方面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的结果判断鉴定意见是否可以作为定罪的依据。
本课件是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矿产资源法律事务部与北京联合大学的师生交流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在此公开发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 ![]() ![]() ![]() ![]() ![]() ![]() ![]() ![]() ![]() ![]() ![]() ![]() ![]() ![]() ![]() ![]() ![]() |